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全館滿$2,000免運費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近年來,慢性腎臟病患者有年輕化趨勢,許多人在年紀輕輕就面臨腎功能早衰的問題,由於腎臟一旦嚴重受損就無法逆轉,因此了解並避免傷腎的行為,對於預防腎臟疾病至關重要,專家指出,疾病、不良習慣和飲食是造成腎臟提早衰竭的三大主要因素。
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臉書粉專表示,有些人雖然年紀不大,但腎臟功能卻像是使用了六、七十年的機器一般,腎絲球過濾率明顯低於同年齡應有的數值,他進一步解釋,造成腎臟提早衰竭的原因主要可分為三大類:
1.糖尿病
糖尿病是導致洗腎的首要原因,約有30%的糖尿病患者會在10至20年內發展成糖尿病腎病變,最終可能導致腎衰竭,即使血糖控制情況尚可,也不應輕忽可能出現的微量白蛋白尿。
2.高血壓
高血壓會導致腎臟微血管硬化,進而使腎絲球過濾率下降,每當收縮壓上升10 mmHg,腎病風險就會增加13%。
3.高尿酸與痛風
高尿酸與痛風會造成尿酸結晶在腎臟沉積,引發腎結石與尿酸性腎病,長期尿酸過高更會加速腎臟纖維化。
4.心臟病
心臟病則會造成腎臟灌流不足,形成心腎症候群。
1.常憋尿
長期憋尿會增加泌尿道感染機會,若反覆發生,容易導致慢性腎病。
2.熬夜與長期壓力
長期睡眠不足的人,腎功能下降速度會比睡眠正常者快20%以上;壓力大時容易暴飲暴食、攝取高鈉、高糖,間接傷腎。
3.長期服用止痛藥
非類固醇消炎藥(NSAIDs)如布洛芬等,會抑制前列腺素合成,使腎臟血流減少。
4.抽菸
香菸中的尼古丁與一氧化碳會損害血管內皮功能,讓腎臟微血管收縮與氧化壓力上升。研究顯示,吸菸者腎功能的惡化速度,會比不吸菸者快2倍以上。
1.高油鹽糖
高油鹽糖飲食會導致血壓升高、鈣流失與腎臟血管壁慢性發炎損傷,也容易造成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肥胖、脂肪肝,進而讓腎臟提早衰老。
2.高蛋白
過量蛋白質會增加腎臟負擔,雖然一般健康人短期食用高蛋白飲食無大礙,但對已有腎病風險者、長期執行者,都有腎功能惡化的可能,健身族要密切追蹤。
3. 高磷加工食品
磷酸鹽常被添加於加工食品中,如可樂、火腿、泡麵調味包,以提升風味與保存性。人體雖需要磷,但過多的磷會與血鈣結合形成結晶,導致腎小管損傷與血管鈣化,建議選擇原型食物。
4.喝水方式錯誤
長期水分攝取不足會讓尿液濃縮,增加腎結石與感染風險,但也別過量飲水,例如每日喝5至6公升,反而會造成低鈉血症或水中毒。
文自/TVBS新聞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