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全館滿$2,000免運費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別以為高血壓是中老年人的專利!事實上,根據衛福部統計,台灣19至44歲族群的高血壓盛行率達8.2%,其中男性佔11.7%、女性4.7%,相當於每13人就有1位罹患高血壓。初日診所內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提醒,高血壓與內臟脂肪有關,許多人以為年輕人、少吃鹽就不會得高血壓,其實都是錯誤觀念,他也特別列出3種常見迷思做出說明。
5月17日是「世界高血壓日」,由於高血壓初期多無明顯症狀,許多人直到健康檢查或出現併發症才發現問題,近年來高血壓年輕化,陳威龍也整理了門診常見的3大迷思,提醒民眾不要忽略這些「無聲殺手」。
迷思1:年輕人不會得高血壓
陳威龍指出,雖然國際上對40歲以下年輕型高血壓尚無統一診斷標準,但現代人工作壓力大、飲食重口味、缺乏運動、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,都會增加年輕人罹患高血壓的風險,顯示高血壓年輕化已成為全球趨勢。
迷思2:瘦的人比較不會有高血壓
「內臟脂肪」才是關鍵!根據《轉化醫學年鑑》的一項研究,18至34歲族群中,BMI超過30的肥胖者高血壓盛行率是BMI小於20過輕者的5倍。陳威龍解釋,即使體重正常,內臟脂肪過多,一樣可能出現胰島素阻抗,以及內分泌、血管功能異常,增加高血壓風險,因此生活作息規律、少吃刺激性飲食,維持健康體脂比例,比只關注體重數字更重要。
迷思3:少吃鹽就沒問題
陳威龍指出,吃太少鹽也可能出問題,控制鈉攝取量對高血壓患者確實重要,但對一般人而言,過度低鈉反而可能導致「低血鈉症」,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。根據衛福部建議,成人每日鈉攝取最多2300毫克,約等於1平茶匙的鹽,陳威龍建議,除了減少食鹽攝取,更應該避免香腸、火腿、泡麵、味噌、蠔油等「隱藏鈉」。
陳威龍強調,高血壓是長期累積的結果,不能等到出事才重視,每天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、戒菸戒酒、保持良好作息,才是預防高血壓的關鍵。建議18歲以上民眾,每年至少要量1次血壓,若有家族史或肥胖問題,應該3個月追蹤一次。
文自/TVBS新聞網
About
Brand Story
Our Values
Our Team
Help
FAQ
Delivery & Shipping
Payment
Return Policy
Terms & Conditions
2024-2025 杏華生技股份有限公司-版權所有